推進科技和產業創新一體化發展,記者發現,在整個長三角區域,企業之間的主體協同已然形成。不僅如此,從空間地理的視角來看,各地域之間的創新合作也產生了溢出效應,高質量的區域協同創新,發揮出“1+1>2”的良好效果。同時,環節連接的“內聚外合”也正成為創新一體化發展的主方向。
“作為***創新力的光伏企業,公司已擁有垂直一體化產能,這得益于長三角‘兄弟企業’的支持?!蔽挥诎不諄戆步洕_發區的晶科能源(滁州)有限公司生產運營總監劉繼豐告訴記者,光伏產業在長三角有著深厚的產業根基,為公司走向全球提供了各項配套。
區域合作,下好創新“先手棋”
5月18日,第三屆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科技成果拍賣會在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平臺(上海)中心舉行。而在此前,安徽宣城安工大工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梁倩已經多次往返于宣城和上海。
2016年,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正式啟動建設,范圍包括G60國家高速公路和滬蘇湖、商合杭高速鐵路沿線的上海市松江區,江蘇省蘇州市,浙江省杭州市、湖州市、嘉興市、金華市,安徽省合肥市、蕪湖市、宣城市9個市(區),總面積7.62萬平方公里。
5年間,以上9個城市的GDP總量從占全國的1/16上升到1/15,稅收總額從占全國的1/15上升到1/12,高新企業家數從占全國的1/12上升到1/10,有67家企業在科創板成功上市,占全國科創板上市企業的1/5。
上海阪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在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成長起來的企業?!肮緸榇舜闻馁u會帶來了兩項專利技術,一項是新能源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另一項是應用于立體車庫的柔性充電系統?!惫靖笨偨浝韯㈢f。
“目前,G60科創走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品牌的吸引力、辨識度越來越大,朋友圈也越來越大,30多家平臺、第三方現在都成為其戰略合作伙伴,企業儲備庫也越來越豐富?!遍L三角G60科創走廊聯席辦副主任宋蘇偉表示,九城已設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基地11個,各基地根據發展定位及產業基礎,聚焦不同領域,形成了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的“科創+產業”發展格局。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是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科創要素廣泛集聚,區域高質量協同創新的一個縮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隨著長三角一體化向縱深推進,長三角城市的目標也越發一致——合力打造區域創新共同體。上海就在近日提出,要推動政策資源、重大項目、功能配套進一步集聚,把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打造成為代表國家參與高水平國際科技合作和競爭的“科創特區”。
主體協同,加速科創一體化
在安徽金弘安米業,董事長陳順成更對長三角一體化帶來的科創協同印象深刻?!皼]有江蘇省農科院‘手把手’幫助公司建立‘超級標’,金弘安不可能拿到這么多市場份額?!标愴槼山榻B,所謂的“超級標”,是金弘安在優糧優種、優糧優購、優糧優儲、優糧優價、優糧優銷的基礎上,對后續加工依然提出更高要求。
作為對創新資源需求***為強勁、對科技創新成果轉移轉化***為迫切的地區之一,長三角的高質量一體化,為企業、科研機構等創新主體,提供了***合適的舞臺。
根據***新發布的《長三角一體化中的江蘇產業創新報告》,長三角高等學校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呈現穩步增長趨勢。從不同主體參與經費來源的占比及變化趨勢來看,政府直接參與高等學??萍紕撔碌某潭认鄬^高,企業是高等學校的第二投入主體。其中,安徽和上海高校中的政府資金比重較大,接近80%;江蘇是企業投入占比***高的省份,10年間維持在35%—45%。
“全國30%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在長三角落地開花,其中江蘇擁有832家,位列長三角之首?!蹦暇┐髮W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徐寧說,江蘇的***優勢,集中體現在經費投入大、創新載體多。
由中科院上海光機所與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共建的南京***激光技術研究院,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采取“一次買斷、二次開發、多方合作”,吸引多家單位和團隊的科技成果在研究院平臺二次開發,成功轉移轉化多項科技成果。
南京工業大學膜科學技術研究所,是南京工業大學國家特種分離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南京膜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為依托共同組建的研究機構。該所實行“一所兩制,統一管理”的創新模式,依托學校機制,產出原創性科技成果。不僅如此,該所還依托市場機制,推動原創性成果的轉移轉化。
以鏈入鏈,跨越創新的“死亡之谷”
雖然當前長三角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發展水平穩步提升,并初步實現了協調發展,但徐寧認為,未來提升空間仍然很大?!堕L三角一體化中的江蘇產業創新報告》也指出,從創新環節來看,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需要實現從知識生產到知識應用之間的耦合,努力跨越創新的“死亡之谷”。
在此背景下,借力環節連接的“內聚外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成為大勢所趨?!敖衲?月,東方日升獲批成為江蘇省級異質結產業創新中心?!睋疽晃回撠熑私榻B,“異質結”技術是光伏行業預期的新一代技術革命,而由東方日升牽頭組建的創新中心,聯合多家異質結產業鏈中的領軍企業,包括常州聚和新材料、蘇州邁為科技、常州捷佳創精密機械等,以實現***挑戰性的、效率25%以上的異質結電池量產效率的突破,“令人振奮的是,目前,東方日升已有異質結電池產線***高量產效率已達到24.55%?!?/p>
“高質量一體化的突破口在于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把科技創新落到產業發展上?!毙鞂幷J為,在這方面,江蘇有一些經驗可供分享:一是打造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平臺。如江蘇省生產力促進中心與蘇南31個高新園區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布局建設了生物醫藥、新材料、半導體等17家蘇南國家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等。二是完善政策體系,提供制度保障。如2018年9月,江蘇開全國先河,***發布技術經理人管理辦法及傭金標準。三是設立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助力產業鏈升級。如江蘇亞威機床攻克了數控折邊單位關鍵技術,研發了國內首臺(套)高精度高效數控板料折邊機,打破了歐洲國家對高精度數控折邊機的壟斷。
安科迪智能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執行官王惠東從企業視角出發表示,制造業企業尋求協同效應的特性,天然使其傾向于打通人才鏈、產業鏈、資源鏈的上下游,推動一體化的發展進程,政府以購買服務的方式發揮企業等社會組織的力量打破區域障礙、進行要素協調,可能是接下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一種新路徑。